另一个读过几月书,思索了半天,吐出句文绉绉的:“离别多感怀啊!”
自家姑娘同这位宫里来的嬷嬷交好,嬷嬷今日回宫,姑娘定是不舍。
两人相识一望,了然的点了点头。
—
慈宁宫那几棵光秃秃的海棠树上落满了雪,庭院里的积雪没有人打扫。
太后喜欢看雪消融,特地吩咐不用打扫积雪。
太后和李嬷嬷两人蹲在庭院里,堆了个圆滚滚的雪人。
看着这个雪人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太后拍了拍手,撑着膝盖站起来,往后走了两步,仔细的瞧了瞧,然后走到海棠树旁,抬手扯下两根树枝,安在了雪人两侧。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
李嬷嬷站了起来,拿出帕子递了过去:“好了好了,一会儿着了寒气。”
太后接过帕子,擦了擦手。
李嬷嬷回屋里拿了个袖炉,寻了件披风,将袖炉塞进了太后手里,然后腾出手来,给太后披上披风。
太后捧着袖炉,手里的暖意蔓延到全身。
“娘娘,朱嬷嬷来了。”一宫人上前禀报。
太后点了点头:“让她进来吧!”
说着转身进了屋。
朱嬷嬷跟着宫女进了慈宁宫,路过庭院时,视线不动声色的从地上的那个雪人上扫过。
雪开始消融,周围的温度降了下来,愈发的冷了,慈宁宫屋内还未燃地龙,同外头相差无几。
太后披着披风,站在前屋,看着庭院里一片白茫茫。
“娘娘万安!”
太后虚虚的扶了一把:“不必多礼。”
朱嬷嬷和李嬷嬷是同一年入的宫,此番去太师府也是李嬷嬷推荐的她。
朱嬷嬷如实汇报,言语中肯,不带个人喜好妄加评判。
太后只静静的听着,时不时点头应和。
朱嬷嬷汇报完,便告退了。
太后见朱嬷嬷走远,偏过头对身侧的李嬷嬷说道:“是个实诚的。”
李嬷嬷点了点头,朱嬷嬷是个实诚的。
她和自己同年入宫,当年落寞时,她曾伸过援手,后来自己被派到皇后身边,一路往上当了掌事嬷嬷,她也不逢迎。
这宫中来锦上添花的人有许多,可像她这般雪中送炭的又有几人。
太后极怕热,这批了披风没一会儿就觉得热得慌,将袖炉放在条台上,伸手就要去解披风。
李嬷嬷无奈,只能将披风解了下来,抱在怀里。
太后细细想了想,说道:“年后宋家姑娘进了宫,身边得要有个老练的嬷嬷。”
“就让朱嬷嬷去吧。”太后手里觉得有些空落落的,便又拿起袖炉揣在了手里。
“让她不必念着哀家,以后既在皇后身边,就要一心为皇后。”
李嬷嬷开口应了是。
雪飘飘扬扬的落了下来,轻盈的飞舞着,落在地上,堆在梧桐枝上。
太后起身,走出了屋子,伸出手来。
雪花落在手里,倏地又消融,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庭院里,宫人布了梯子,正在往檐下挂着红灯笼。
大红灯笼摇曳,这过年的气息愈发浓厚了。
眼里是喜庆的红,入耳的是宫人的欢愉笑声。
太后笑了笑,转头看向李嬷嬷:“今年的这个年,好像比以往的热闹。”
第58章 好兆头
太后笑了笑,转头看向李嬷嬷:“今年的这个年,好像比以往的热闹。”
李嬷嬷还未回答,就瞧见一个穿的极其喜庆的红色身影从长廊那头蹿了过来。
转眼间就到了面前。
是好些日子没见的长公主。
沈听月穿着红色的绣花长袄,外头还披了件红色的斗篷,整个人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了张脸在外头,笑嘻嘻的同人问好:“母后,嬷嬷。”
说着伸出手,一人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沈听月只说去趟南方,具体去哪里,去做些什么不肯说,她行事向来稳妥,太后就由着她去了,未曾想此番一去就是两个多月。
太后兀自转身回屋,不理会她。
沈听月手里拎了一提话本子,跟了上去:“母后母后!”
沈听月此次去南方是去办签售会的,结果还没到南边,就听说母后赐婚沈长洲和宋婉清,还听说沈长洲亲自登宋家门求亲。
听到消息后,全然没有心思签售,匆匆签了几场就赶回临安。
太后抱着袖炉倚在美人榻上。
沈听月将手里的话本子在书架上摆好,然后走了过去,故意挤着太后坐下。
李嬷嬷抵了个袖炉给她。
沈听月揣着袖炉,然后就自顾自的开始说自己在途中遇到的人,听到的趣事。
太后爱答不理的,故意别过头不去理她。
“母后,您猜后来怎么着!”沈听月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