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她的随意,季眠的回信显得简洁又刻板,每一封信都只有寥寥数字,从来没有变更过:“安好,郡主勿念。”
他的楷字端正漂亮,笔锋又略显凌厉,一如他本人。
她总能面对这几个字痴痴坐一下午,待回神时又去翻季眠送给他的书——《登徒子好色赋》,这本被她近乎翻烂的书。
她已经半年没有见过季眠了。
孟闻缇有时追忆过去,会莫名产生一种可怕的错觉——她或许,对季眠确实怀揣了不一般的心思。
哪怕她最初想要利用他,可是情不自禁接近他的隐秘动机却不是假的。
但,这种错觉,到底是不是仅仅因为季眠是她自出生起见过最特别的少年而起的,她自己也搞不明白。
她情愿这一切是她的错觉。
像他这样淡漠的少年,眼里真的会容得下她这样的女子吗?
更何况,她还是个比他年长的女子。
孟闻缇轻轻用指腹抚摸泛黄的信页,心中有些郁闷。
崇元七十四年的七月,一切如旧,只是青州城关被封,不许任何人出入城关。
青州以外的消息再也传不进来了,连孟闻练寄出去的信都了无音信。
孟闻缇已经觉得事态发展得不太好了。
景昭侯似也有预感大瑜隐约有山雨欲来之势。
隔月,青州城关封锁解除,从京城传来消息,康王逼宫了。
探子来报时,孟闻缇正在煎茶,饶是她提前预料此事,真正听闻时心还是颤了一下,手一抖,茶花便散了。
孟闻练吃惊地瞪大的眼睛:“阿,阿姐……”
她稳住心神,放下茶盏,冷静地看着他:“阿练,听说国子监也被封锁,所有宗室旁支、贵族子弟皆不能出入。幸好,如今我们一家人都待在一起,我想,如果你一个人被关在国子监,一定会害怕吧。”
“阿姐,你怎么……一点都不意外?”
她盯着杯中清澈茶面上泛着的零散茶花,有些出神。
意外?
她早在岐州,察觉到康王府侍卫多得吓人时心里就有了几分了然,现下如何会觉得意外?
成宗,也就是她的亲舅舅,如今已经被废黜的曾经的君王,软弱无能,不善用兵,面对西覃和魏丹的侵扰,他一味忍让,宁愿舍弃国土,也不敢出兵征讨。
她也曾以为,她的舅舅是个善良仁慈的君王,只是不希望有战火在大瑜的土地上燃起,才顶着压力不肯出兵。
可尽管如此,大瑜边地的百姓也并未因此而过上安宁的生活,反之,饥荒、流窜、死亡在边地肆起,所以,岐州的康王是早已经看不下去了,才打算制造时机,借着成宗换宫中禁卫的机会安插自己的人,然后用强兵逼宫吧。
她的亲舅舅啊,或许真的善良,或许真的仁慈,可在战乱的年代,他的慈悲一文不值。
她并非没想过,能不能阻止这一切,她曾问季眠:“我能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吗?”
得到的答案是:不能。
季眠何其聪明,何其周全,饶是她想尽法子,都无法探出任何蛛丝马迹。若非他有意透露,她又怎能想到办法把景昭侯府一大家子都骗到远离京城的青州。
废帝是她的亲舅舅,如今被废黜,不知往后生死,太后也暂时被软禁,整个皇宫都在康王手中,整个京城如今怕是都是康王的人。
景昭侯府如何能幸免,比起废帝与太后等人,他们已经足够幸运。
只是,他们之后的命运,究竟是随着废帝一道入黄土,葬送崇元六十一年至崇元七十四年的荒唐历史,还是寻得一线生机活下来,皆看康王的肚量了。
比起京中的满城风雨,青州孟氏祖宅显得分外平静,只是个中人心惶惶的氛围,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感知。
康王称帝之后,没有立即举办所谓的登基大典,而是传令召夏将军回京,随即调军前往北城收复失地。
十日之后,北城夺回,大快人心,原本不服气的一部分朝中官员这下也没话说了。
康王没有杀了废帝,而是念及兄弟情分上,不仅留下他的性命,还封他为“安王”,许他留住京城,并且依然尊孟闻缇的外祖母为太后,誓以天下人之力尽心供养太后。
康王有谋略有手段,最主要还善用人心,短短一月之内让众人心服口服,甘愿为他所用。
看样子,景昭侯府定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
孟闻缇松下一口气,是她小瞧了康王。
不,已经不能唤康王了。
应是懿宗陛下。
没有促成兄弟残杀的局面,已是他仁尽义至,景昭侯如今虽然远在青州,皇位易主,断没有隔岸观火的道理,可是黎娘子即将待产,身边不能没人看顾,他与长公主商讨一番,决定只身回京面见新帝。
孟闻缇心中放心不下,拦住景昭侯:“父亲,我同你一起回京吧。”
景昭侯皱眉,似有些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