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1章、宦海无涯</h1>
时光飞速,转眼就到了年底,刘易已经在人才中心呆了快半年时间,此半年非彼半年,刘易几乎一天都没闲着,写材料成了第一要务,拉关系成了第二工作要务,
刘秘书也是中专毕业,原来是市里一家国有企业小学的后勤,后来企业小学改制,人员分流,许多人都并到其它学校,刘秘书没当过老师,教不了学生,只好找了关系转到了人才中心,平时工作也很努力,无奈水平有限,在材料方面始终拿不起来。
齐主任总想要争口气,跟局里比比成绩,结果材料不行,有工作成绩也亮不出,不仅有点恼火。现在刘易来了,也不管他是不是学文秘的,每次有任务都直接交给他。
刘易刚开始也不懂这材料怎么写,办公室大全终于起了作用,后来拼命看报纸,实在找不到就跑到微机室去网上搜,这网络真是个好东西,想到想不到的网上全有,结果刘易成了微机室的常客,把个微机员闲了起来。
刘易又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旁征博引,博古通今,一个劲的往上捅些新词,结果在机关内外的所有报纸都有刘易的大小文章,人才中心稍有点工作包括替企业招了几个人都马上变成了成绩,闹的世人皆知。又给齐主任写了几次领导讲话,齐主任念的顺口,说的有力,讲话水平也超常规的发挥,心中不仅大喜。
刘易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下了苦功,经过仔细观察,在人才中心大致有三种人,一种是怀才不遇,不会处关系被踢出来的,类似刘易和几个副主任等人。
还一种是背后老子有本事,实力强大,自身却考不上公务员进不了机关,老子直接安排来镀金,等待机会调走提拔的。
剩下的就是老子曾经有本事,但现在不行了,也安排进来混口饭吃的,有许多人的身份还是工人,也占个事业编,身份水平都不行也不想有什么进步,就是混。
刘易搞清了三种人打法却都是一样,没事之时就找他们聊天,刘易本身并不善于言谈,却善于倾听和溜逢。每个人从内心里都想找一个倾听者,大家知道刘易没背景,也不怕得罪人,聊起来个个都像苦大仇深似的,都把这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倒斗一样的说。
刘易从中仔细倾听者,分辨着,吸收着,机关里的玄机像一本书一样慢慢翻开,渐渐地刘易向成熟一步步的迈进。
年底考核的时候却出了点小问题,刘易的编制在局里,算是行政编制,考核表应该填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表,却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超过半年以上,考评办让填事业单位工作考核表,刘易觉得有点委屈找到了王副局长,王副局长没想到其中的原委,就让填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表。
考评办的张主任却又给打发回来,说不能填,刘易在事业单位工作超过半年以上就得在本单位考核,还问刘易想在哪考核?刘易说我在人才中心当然人才中心考核,那张主任说你回单位等着吧,到你们单位考核时再说。
结果刘易一等却是人事局先考核完毕,考评办按比例给人事局嘉奖和三等功好几个指标,却没刘易的份,其实人事局内部早已经定好人员,轮也轮不到他。
齐主任知道后有点上火,叫骂人事局不讲究,说你们不给我给,但事业单位考核的等次最高只有优秀,又给个模范奖励,给不出三等功和嘉奖,刘易终于明白这行政与事业的差距,身份不一样一切都他妈的不一样,没办法只得先弄个优秀当当。
然而齐主任这一相当讲究的行为又引起了麻烦,过完元旦市委组织部门又来考核,推荐后备干部,刘易的编制和身份又成了问题,人事局的后备干部早已经定了,自然没刘易的份,齐主任想要给却是事业单位的后备,刘易有点不认可,最后也只能认了,有总比没有强。
刘易有点上火,便在公务员身份上下了功夫,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下这公务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却发现原来这自古治人者有两种,一种是官,一种是吏,细分乃是官、吏、胥、皂。所谓的“治国就是治吏。”其实是没把官和吏分开,以为吏就是官,而胥和皂都是吏的变种,至高无上的当然是官,吏、胥、皂只不过是为官服务的,也就是过去的衙役。
公务员身份本来也是吏的一种,就是吃财政饭为领导服务的,但它唯一的希望是能变成官,而想要当官必须将自己的身份再变一变,变成归党委管的组织部门的后备干部,也就是过去古人有了举人以上的身份成了侯选。
成为组织部的后备干部才是真正当官的后备,所以董洁对后备干部的身份非常重视,如果没有后备干部身份,那公务员的身份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企的员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不转变成后备干部提拔成领导就永远是一个小吏。
董洁是学行政管理的,这官场里的门道,官吏之间的弯弯绕都是知道的,但她并没有跟刘易明说,只是让刘易按着她的路子走。
刘易现在觉得自己有点上当,原以为公务员就是官,以为考上公务员就算是当官了。自己当时想考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