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利用敌人的失误和麻痹成功地占据了“T”形阵的横向位置,得以用自己的全部主炮向敌人进行攻击。“俾斯麦”号的主桅杆上升起了信号旗:准许开火。
在完成转向的同时,“欧根亲王”号舰长布林克曼上校随即下令攻击,门203毫米主炮急速射击,一分钟内竟然实现了4次齐射。而“胡德”号也在这次德国人的反击中被首次命中——一发203毫米炮弹落在了右舷舯部的一些高射炮弹药箱上,引发了炮弹殉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甲板上燃起了大火,但并没有造成致命的损伤。而“胡德”号也向“欧根亲王”号进行了第三次射击——毫无收获。
5时55分,实现了65°转向的“俾斯麦”号开始了第一次射击。战舰前部的安东和布鲁诺两座炮塔进行了一次半齐射,目的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判定敌人的方位。重达00公斤的炮弹仅用了不到半分钟,就在“胡德”号的四周形成了高扬的水柱——一如之前英国主炮发射时的情形一样。32秒后,枪炮长施耐德中校根据观测结果,又命令后部的恺撒、朵拉两座炮塔实施了第二次半齐射。
这两次射击也没有产生测距以外的其他效果,随后,“胡德”又被命中一弹——还是“欧根亲王”号上的203毫米炮,威力不足,伤害也不大。“威尔士亲王”号则抓住利用敌人集中火力攻击“胡德”号的机会,先后又进行了三次射击,但均无建树。
然而,这艘被当作小孩子的新战舰却在第六次射击时意外地率先取得了战果——5时56分,一枚356毫米炮弹击中了“俾斯麦”号的舰体舯部的主装甲带,造成了一部分舱室进水。
而“胡德”号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攻击却又失败了,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似乎有些名不符实。“欧根亲王”号迅速还击,以高出敌人25%的射速将203毫米炮弹向对手倾泻而去。
直到此时,德国战舰30毫米重炮的轰击才让霍兰中将和“胡德”号上的舰员们如梦初醒;而“威尔士亲王”号发来的提示中也让英国人了解到了自己的误判。在浪费了第六次射击的机会后,霍兰急忙命令炮手将目标由前方的“欧根亲王”号移向后方的“俾斯麦”号。只是,这个纠正性的命令已经来得太晚了,随着德国战舰位置的变化,战场上的主动与被动已经发生了转换。
5时5分,“俾斯麦”号的第三次半齐射完成,尽管没有直接命中,而仅对敌人造成了近失弹损伤,但却在“胡德”号两侧形成了“跨射”——即炮弹落点已将目标夹在了中间,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命中率的大幅度提升。
“命令‘欧根亲王’停止对‘胡德’号的射击,将他们的火力移向另一艘乔治五世级战舰,牵制敌人。”
吕特晏斯继续发布命令,他让布林克曼上校降低航速,将重型巡洋舰逐渐转移至“俾斯麦”号左舷。此举的目的既是为了能使“俾斯麦”更安心地对付“胡德”,也为了提防正从左舷后方逼近的“诺福克”号——这艘英国巡洋舰已经将与德国舰队间的距离缩短为22500米,随时都有参战的可能。
“欧根亲王”号立即展开行动,在第7次齐射时,她的炮弹已经出现在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航路前方。
只是,在同一分钟内,“俾斯麦”号上的人员感受到了一阵强烈的冲击。包括吕特晏斯在内,所有人都能肯定——他们被击中了。
损管队的工程师和军人们迅速赶到现场,很快便给作战舰桥发来了报告:舰体中前部舷侧装甲被击穿。炮弹破坏了4号机电舱内的部分设备,并钻入临近的2号锅炉舱。所幸这次炮击没有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仅有5人由于漏出的蒸汽而被烫伤,且伤势轻微。但麻烦的是,有数个油汞同时遭到破坏,工程师已经开始了抢修。
这发糟糕的炮弹也还是来自于里奇舰长的“威尔士亲王”号。他的战舰虽然有不少毛病,但新装备的雷达测距仪确实使得命中率有所提高。相比被人们寄予厚望,却表现低糜的“胡德”号,与新生儿没什么区别的“威尔士亲王”号反倒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可是,这样僵持不下的局面让霍兰中将感到心急如焚;而“欧根亲王”号引发的那场防空炮弹火灾正在“胡德”号的甲板上和霍兰将军的心中同时蔓延。此时,一架桑德兰式水上飞机从冰岛飞临战场上空,奉命对战斗情况进行记录——不可否认,这使霍兰中将的判断力受到了影响——2:1,他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敌人依旧巍然不动,自己却形势尴尬。这样的负面报告对他不会有好处。
很显然,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吕特晏斯的那次转向,它使得英国分舰队无法发挥全部的火力。而霍兰如果想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只有改变航向一途可循。
于是,在5时59分,霍兰中将自然而然地向麾下的两艘战舰下达了转向的命令。
“左舵20°,航向260!”
这条航线将使“胡德”号与“俾斯麦”号之间的夹角呈60°,在此位置上,英国战列巡洋舰将有机会使用前、后4座炮塔,对敌人形成绝对优势。尽管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