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公夫人的女儿,哪能有错处。”顾三nainai赶忙笑着补了一句:“你那婆家伯母,可是打小在太后娘娘跟前长大的,规矩都是太后娘娘亲自教的,她的女儿还能有错?”
“正是,”顾夫人点点头:“亲家小姐的举止规矩好得很,不过老四媳妇也没坏心,白跟着Cao心而已。”
“其实我也觉得女孩子家不该习武。”顾大nainai补了一句:“倒碍不着规矩不规矩的,我就是觉得,穆大小姐的个头有点太高了,也不知是不是与习武有点关系。”
“家里的兄弟们个头都高,”顾仪兰答道:“真若说起来,我夫君的个头才高呢!”
“女婿是男人。”顾三nainai答道:“高些自然是好处。女孩子的确不好太高,像你这样就正好。”
“九姐儿自然样样都好。”顾大nainai用帕子捂着嘴笑了:“出嫁之前就是咱们京里有名的美女,还是三弟妹福气好,一双儿女各个都出色的。”
顾大nainai几句话,说得顾三nainai心花怒放,她假意客气了几句,却掩饰不住眸中的得意之色。一旁的顾二nainai无声地冷哼了一声,而即将出嫁的六小姐顾仪竹看了看自己母亲的脸色,也将头扭过一边,假装望着窗外葱郁的绿树。
一群小辈们中间的明争暗斗,顾夫人当然心里有数,她只是装作不知,并不打算插手。作为婆婆,和家中的祖母,有许多事,她都是明白但不说破。
但恰恰就是这样温和而不计较的顾夫人,在儿媳们的心中,却始终保持着威严十足的形象。任何一位顾家nainai,都不敢轻易挑战婆母的权威。看似温和讲道理的顾夫人,在这个家里,对她的儿媳们和孙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
顾仪兰这个出嫁女,坐在一群姐姐妹妹中间,观察着顾家后宅生态圈。与她出嫁前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她的母亲从宁陵回来了,也成为了日夜在顾夫人面前立规矩的一员。
而顾仪兰注意到的另一个不同则是,以前祖母对于二伯母相对宽容一些,而眼下,态度上似乎有了微妙的转变。祖母似乎对她母亲的态度也很温和,顾仪兰猜,这其中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她父亲顾三爷,是祖母最得意的儿子。
眼下正在户部做踏踏实实做度支主事的顾三爷前途看起来十分光明。顾三爷是个脑筋灵活的人,在衙门里的人缘非常不错,与来自于不同势力的几位户部主官相处也都非常不错。
而顾三nainai眼下受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恐怕跟她也有些关系。她是安国公府的孙媳妇,十八岁的五品诰命夫人。
顾仪兰知道,她应该抓住机会,尽量影响顾三nainai的想法。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顾三nainai有心在妯娌之间争胜,而她眼下是顾三nainai在家挺直腰杆的依仗之一。
顾仪兰很清楚,她是个出了嫁的后宅女子,想要说服谨慎隔岸观望的顾大学士下水站队,参与储位之争,那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她并不算完全束手无策。她还可以用迂回的办法,不显示不漏水的将某些观念灌输给自己的母亲,再通过母亲去影响父亲。
顾仪兰虽然从小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这是她两世父母,她对他们还是很了解的。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她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同样是个不甘于平凡,事事都希望压人一头的女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顾三爷两口子,其实是一对大观念上十分契合的夫妻,用谢淑柔的话说,叫做三观合拍,因此这夫妻俩的感情是真的相当不错。
别看顾三nainai有时有些庸俗短视,偶尔会让顾三爷鄙视,有时不停的唠叨,也会招惹顾三爷的不耐烦,但顾仪兰知道,其实父亲是能听进去母亲的话的。
毕竟他们想要的东西都差不多,因此生活努力方向一致,在某种程度上,顾三爷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其实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与自己风雨同舟二十年的妻子。
他们少年夫妻,成亲没几年就匆匆被顾大学士安排去了穷乡僻壤的小地方,顾三爷从最底层的小官吏熬起,将近二十年,好不容易才回到京城,有了今天的光明前途。
而陪着顾三爷一路熬过来的可不是高官厚禄的父亲,也不是在京里做二品诰命的母亲,而是他的妻子顾三nainai。
第484章 选择余地
顾三nainai的好心情维持了整整一日,晚上在顾夫人屋里用完晚膳之后,她亲自送女儿回房,娘两个吩咐丫鬟上了茶点,坐在窗前,一边赏月,一边说着体己话。
“祖父都回来了,父亲怎地还没有从衙门回来?”顾仪兰关心地问道:“已经这个时辰了,母亲您不担心吗?”
“担心又有何用。”顾三nainai叹了口气,半是开心半是忧虑地答道:“你父亲眼下在户部正受重用,近些日子越发忙碌了,回家越来越晚,我都是看着时辰派人往衙门里送饭。”
“这样说来,忙碌些倒是好事。”顾仪兰说道:“度支主事的位置原本就重要,父亲原本能力就强,办差又勤谨,说不准过些日子能挣个侍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