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将那三家情况背景叙述一边,笑呵呵地看着于氏问道:“阿娘,您觉得哪家好?”
于氏忖度一番,缓缓道:“还是梁家好些,人口简单。”
“阿娘与我真是不谋而合。”皎皎笑着,“等大人回来我便与他说,再挑个合适的日子把人叫来,让宛宛自己再看看。”
“都听长姐的。”宛宛脸颊通红,羞得放下碗筷就跑回了房。
“这孩子……”于氏摇头笑道。
皎皎看了看四周,给却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出去守着不许旁人靠近。她起身将所有房门窗户都打开。
“这是……”于氏见她谨慎小心不由得提心吊胆,“可是出了什么事?”
“阿娘放心,没出事,只是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想问问阿娘。”皎皎坐了回去,理清思路缓缓道,“阿娘,您还记不记得我幼时家中境遇尚可时,您总是带着我去施粥发馒头。”
“记得。”于氏听她问的是这件事,心才落回原处。她看向窗外,目光落在何家原先的老宅方向,“自从有了你,我与他每年冬天都会布施粥米做些善事,一是为了我死在腹中的孩儿积福,二是为了你能平安长大,将来能寻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于氏握着皎皎的手泪眼婆娑:“可惜功德做得不够,连累你受了许多苦。”
“阿娘胡说什么?若没有您和……”皎皎顿了顿,隐约回忆起幼时何广祝哄着她骑大马玩,如果何家能好好的,他或许也能一直疼爱她。
她抿了抿唇,轻着声继续道:“若没有您和阿爹,可能我早就死在荒山野岭了。也是因为您带着我积攒了不少功德,我才能遇见大人这样好的人。”
“傻孩子。”于氏擦了擦泪,“怎么好端端的会问起这个?”
“就是忽然想起来有些好奇。”
“阿娘,宫变那年冬天,我们可曾上街发过馒头?”话说出口,皎皎紧张的不由握紧了茶杯,“是去的荷水巷?”
于氏闻言颇有些意外:“那么久的事你竟也记得这么清楚?”
“那就是去过了?”皎皎微微急切道。
“去过。”于氏点点头,“那年宫变,叛军封了城,时日久了粮食也运不进来,饿殍遍地。那时家中余粮颇丰,足够咱们家吃上两年的。我与他商量了一下,就拿出一部分救济穷苦百姓。去的就是荷水巷,因为那灾民最多。”
于氏回忆起了什么,沉重的面容浮现起一抹轻松笑意:“我记得清楚,那天早上咱们去荷水巷,你还绊了一跤,脸上沾了家具铺子用的白油漆,像只小花猫……对了,你还不知从哪得了个匕首状的小玉坠,我问你从哪来的,你说是什么哥哥给的?那玉水头不错,但是却不见了。”
皎皎怔愣的连眼睛都忘了眨:若是阿娘说得全部属实,那、那……莫非尚淳是假的,我才是大人一直要找的人?
可是玉坠确确实实在尚淳手里啊!还有那画像中人,眉间是没有红痣的,也是跟尚淳相符合的。
“阿娘。”皎皎挑眉,玩笑着问道,“当时那白油漆不会把我的痣给遮了吧?”
“你怎么知道?”于氏啧啧称奇,“这事我记得异常清楚,我当时还说有痣比没痣好看。”
皎皎唇边的笑容僵硬一瞬,心情有些复杂:这世上竟会有这么巧合到让人觉得荒诞的事……
她说着,低声悄悄道:“那位尚淳姑娘虽与你极为相似,可却没有你的半点灵动,多半是因为这颗痣。我非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总觉得她像是披着层面皮似的,美是美,但我见了就莫名其妙得毛骨悚然。”
皎皎听着于氏的话后脊无端生出分寒意,争先恐后的,往她的骨头缝里钻。
三三两两的线拼凑在一起织成张恐怖的蛛网,皎皎开始怕起来:如果我真的是大人一直以来要找的人,那尚淳的目的是……
她兀地想起宋命这次受伤,他以前不是没受过伤,毕竟刀剑无眼,再厉害也有失手的时候。可这次却是实实在在危及性命的。
巧的是,在尚淳来了之后,宋命就险些丧命……
皎皎不由自主地抓紧袖子六神无主,脸色也变得惨白。明明是秋高气爽的艳阳天,她却觉得Yin风阵阵、妖鬼横行。
“怎么大热天发起抖来了?”于氏吓了一跳,忧心忡忡地起身走过去把人抱在怀里轻轻搓了搓她的胳膊,抬手试了试她额头温度,“也没发热啊,我去让却儿请大夫过来瞧瞧吧。”
皎皎咬着唇,猛地记起在青萍小苑时尚淳的每句一话都是在试探。
“阿娘。”皎皎握住于氏的手,浑身发冷如坠冰窟,“叫上宛宛,咱们去书房。”
“那不是府中禁地?”于氏犹豫着不动,初入府时,尤妈妈都是叮嘱过几遍的。
皎皎现下也解释不清什么,一切还要同宋命见了面再说。她现在只是有些担忧于氏和宛宛的安全。
“阿娘只管跟我去。”皎皎牵着于氏往外走,去宛宛房里叫醒午睡的宛宛一同去了宋命的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