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前阵子举行了一个城市诗人征稿项目,希望征集那些在城市生活里拥有其他主业的同时还在写诗的人的作品。意外的,收稿的邮箱里竟然得到了近千篇作品,单作者也有数百来人。
经过杂志社项目主编和编辑的层层筛选,最后选出了四个作者的作品刊登在这月的专栏里,在展示作品的同时还会进行一系列访谈,阮游负责的就是在编辑去采访这些城市诗人的同时取景拍摄。
四个作者分两天进行采访,阮游和编辑小奇已经在订好的咖啡馆等着客人了。
小奇手里拿着该作者投稿的作品和准备采访的问题,正在拿着笔做万一采访超时了可以删减哪些问题的工作。
阮游则在咖啡馆里晃悠看哪个地方适合拍照,拿相机随便拍了几张氛围照找感觉。说真的,他可对这些诗歌不感冒,不能说他不是什么感性的人,只是他大都理解不了现在那些现代诗写得都是什么玩意儿。
就刚刚,为了了解一下拍摄对象,阮游礼貌翻阅了一下这个作者的作品。就比如下面这首吧——
《清晨》
闹钟还没有响起就睁开了眼,
屋内爱人、孩子和家里的狗都还在睡,
屋外汽车、行人和天上的太阳也在睡。
随手抽了本书坐在窗前,
没有播放音乐因为窗外的雨在伴奏。
不知道坐了多久,
大雨竟然给这个苏醒的城市作迎接,
随着豆豆跑了出来到我脚边趴下,
稀疏几声鸣笛,
Yin雨让步给阳光。
把书放回书架,回去抱起孩子,
和爱人说了声早安。
阮游看完心想这流水账他初中语文老师都不会给分的,也不知道这怎么就打动编辑部那帮文艺青年的心。不过也是,他要想的明白他也不是摆弄相机的应该去拿笔了。
作家在约定的时间来到了咖啡馆,穿着一件素色的T恤外加了一件棉麻衬衫,下身配着一双帆布鞋和牛仔裤,要不是看过他的个人信息,阮游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作家刚上大学的儿子替身前来了。
不过这身装扮倒是很符合这帮写诗的人设。
三人相互做了简单介绍后,小奇就请作家就坐,打开了录音笔。
阮游打开三脚架上相机的录像功能,然后抱着单反在尽量不打扰他们对谈的情况下取景拍摄。
“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吗?”
“我大学学的土木工程,毕业后就一直在相关行业了。”
“那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以及为什么会写诗吗?”
进入到主要问题的采访后作家低头有点害羞地笑了一下。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写的不记得了,应该是上大学的时候没事瞎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东西开始的吧,为什么写诗…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人总会有些小爱好,有些人听歌有些人画画,我写点东西而已。”
“那你是从大学开始到现在都一直有在写吗?”
“也不是,刚毕业那会儿太忙了,就没心情写了,后面重新捡起来是为了给当时女朋友写情书,哈哈。”
说完小奇和作家都笑了出来。
连镜头后的阮游也不禁翘了嘴角。
很快两个小时的采访就差不多到头了,虽然有点羞涩但这个作家还是很愿意聊天,整个气氛也比较轻松。所以结束的时候虽然阮游还是对诗人这个身份没啥概念,但不得不说和这样的人相处起来还挺舒服。
第二个作家在迟到了快小半个小时后来了,和上一位截然不同,这位作家从进门那一刻就给阮游一种“酒吧在隔壁,小伙子你走错了”的即视感。
从身上的chao牌到脚上的AJ,阮游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用一些特别的方式跟对方打招呼。
但对方似乎没觉得自己有多另类,反而对阮游投以好奇的眼神回了几个问号脸。
“你是我们这次入选的最年轻的城市诗人,可以介绍一下你目前的工作吗?”
“那还真是荣幸,不过我从小就开始写东西四处投稿了,我觉得我应该有经验优势在吧。我现在在广告设计公司担任文案撰写的部分。”
的确,阮游在作家的个人信息里看到了他几乎从初中开始作品就陆续刊登在大大小小文学杂志上,似乎是有受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影响,所以阮游才更加对他初印象如此震惊。
“为什么不考虑成为职业作家?”
“也许以后会考虑吧,但现在还是更想要尝试一些不同的工作。”
“小说、散文和诗歌你都有涉及,那能分享一下你在创作不同体裁作品的不同吗?”
作家听完问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突然挑眉笑了一下。
“这就像我喜欢吃rou,但一块rou今天能红烧,明天能炸,后天能煲汤,文字不也一样,今天我想写这个了,明天我又想写那个了。”
“你的比喻很有意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