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不怎么管我,我哥管我比较多,所以我跟我哥比跟我爸妈还要亲近。我们老徐家崇尚的就是天然放养,你要是想学习,砸锅卖铁都送你去学,但你要自己不想学,也不会强逼着你学,反正逼着也没用。他们总说,我只要开心、健康就好了,至于成绩,我自己想要学想要争取什么,得自己努力,他们文化水平低,教不了我什么,也没空搭理我。”
所以说啊,经济条件真的很重要,不仅决定了你自己过着什么日子,还决定了你能给下一代提供什么样的日子。
她就很喜欢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经济基础会影响很多事情,包括谈恋爱等等。
徐家父母光是供养两个孩子就已经很吃力了,每天一觉醒来都是在为获取生活资本而努力,所以也没有时间去管教孩子。
假使徐家是小康家庭,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供给更优质的生活给到儿女,也可以在能力范围内的满足孩子们的教育所需,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品性,也不必两夫妻都努力打拼,可以留着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至少陪伴孩子最早的那几年,又或者是聘请专业的保姆来照看孩子,而不是还任由孩子自力更生。
不过放养也有一个好处,徐家两兄妹都十分有主见,也十分独立,相对比其他被溺爱着长大的孩子更多了几分坚韧。
而且因为徐嘉祺是儿子,又年长徐明溪许多,因此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压力,也是因为他,徐明溪才能过得如此悠哉。
“好羡慕。”
这不是第一个发出感慨的同学了,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多数同学都在父母的鞭策下,对于学习、成绩有着很高的追求,第一次听到有家长不注重孩子成绩的,惊讶之余就只剩了羡慕。
平时看徐明溪就觉得她挺欢乐的,原本觉得是因为她聪明,成绩不错的原因,现在想想应该是没有学业上的压力,所以自然而然就轻松欢脱了。
“你父母挺开明的。”
“嗯哼,也就是在这些事情上开明了。”
与其说是开明,徐明溪更觉得这是对生活的妥协,父母时很传统的人,不会费心去琢磨什么去打破现在的经济窘境,也不愿意打破平静的生活,如果她家很有钱,不必每天睁开眼就是奔波劳碌的话,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这也是因为没钱,没时间,所以才这么放任。
毕竟生存才是最基础的需求,教育子女不是。
生下来,养大,给读书,就是尽了父母的所有义务了。
徐明溪倒不是抱怨,反而觉得父母这样挺好,没看见她跟她哥都成长为不错的人(不要脸)吗?而且在她看来,父母之于子女,能够生下来,能够传递一些正确的观念和指引孩子获得独立谋生的能力之后,也确实够了,再多就过头了。
至于子女能够成长为什么样子,那就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了。
这毕竟是子女的人生,只要让她明白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做的任何选择都是需要承担结果的,她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让她自己去细细品味就好了。
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你哥多大了?”
“20了。”
“大你6岁啊。”
“是啊,老油条一根了,现在在外地念大学。”
“什么大学?”
“忘记了,我只记得是重点大学,我哥考上大学那年我爸妈还特意摆了酒席请大家吃饭呢。”
那烤ru猪是真好吃啊。
不过,到她考大学的时候应该就没这待遇了。大哥成绩很好,考的是一线重点大学,而她的成绩,除非从现在开始奋力崛起,否则最后的结局大概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了。
“你哥长得帅吗?”
问这问题的,自然是一位女同学,名字叫徐颖,平时不怎么跟徐明溪玩在一块儿,但又似乎对徐明溪很亲近,有什么问题总喜欢找她,看着徐明溪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像星星一样blingbling的,就徐明溪自己都觉得这崇拜感来的莫名其妙。
“很帅。”
“可惜见不到了。”
“不会啊,我哥说他来接我放学。”
“耶?那你周五等等我,我要跟你一起走。”
周边几个女同学响起一片附和声。
徐嘉祺算是在这学校小范围的火了。
她猜她哥特意来接她,可能也是想看看学校的环境还有她在学校的情况,毕竟他之前直接去了华信中学念书,初中、高中整个中学时期都是在华信过的,镇上的这所初中他是真没来过。
因为这件事,到了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一班好些学生都满脸兴奋,一副跃跃欲试想要马上冲出教室的感觉。
比起平时因为期待放假的兴奋相比,这次显得更加激昂。
老师照例遵循“还有一点我们就讲完了,再讲两分钟”的国内惯例,稍微拖课了一下下,鉴于是最后一节课,也没有感拖沓太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