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泉前面带路:“消息是昨天传出来。说纪松找镇上最大的米商孙老板买了一千石大米,他收了货,货款还没结,人却消失。现在到处传纪家寨诈骗。到了!”
孙记米铺。
阿泉:“以前卖米买米都是找他家。”
李非:“这么说还是老熟人了,那好办啊。”
阿泉一囧:“那什么……我们常赊账,老板挺烦的。”
李非:……
见纪英都有点脸色尴尬,李非当仁不让说:“我去谈吧。”
纪英松了口气:“你也是做大生意的,你们谈好,你们谈。”
李非想,大不了就是多赔点钱,老板要搞事,就买了他铺头,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还很少遇到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正想着,有人从米铺出来。前呼后拥里头,第一个就是颤颤巍巍的老人。
“三叔公?”“三叔公!”
纪英带了头,其他人也纷纷喊。
三叔公原名纪三南,曾任纪峰麾下偏将,因家族排行老三,纪峰也喊他“三弟”,老一辈人陆续死去,纪三南成了纪家寨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三叔公早已不管寨子事务,两个孙子皆已成人,三代同堂,享天lun之乐。要不是纪松失踪,纪松的人和纪英的人互不服气、差点打起来,三叔公也不会以古稀之年重新出来主持大局。
三叔公拄着拐杖,看见李非,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到一起:“李非回来啦。”
李非忙上前搀扶,以小辈的语气说:“纪松欠款的事您别Cao心了,我来办。”
三叔公带着笑摆手:“不用不用,我已经解决了。”
李非:?
说话间,三叔公身后出现两人,其中一个胖脸肥腰,穿着富贵绸缎,jian商模样——米铺孙老板瞧了眼三叔公,露出厌弃的神色,又看了看后面的纪英和阿泉众人,嘴里嘀咕“怎么还带这么多泥腿子来”。
李非在一群“泥腿子”里格外显眼,孙老板忍不住打量他。三叔公介绍:“李非也是我们的人,在京城做生意很多年,平时比较少回来。”
孙老板先是惊讶纪家寨有这么号人物,哼哼道:“难怪了,京城人,找到靠山了嘛。”
李非不解:“什么靠山?”
孙老板揶揄:“别装了,韩大人都亲自来替你们说情。”说完,让出道,朝被簇拥而出的年轻人悄悄努嘴。
被簇拥在中央的年轻男子一袭青衫,个高,肤白,衣料下的手臂肌rou隐约可见,气度傲然,即使没有穿官服,一看便是颇有见识、能文能武的人物。
“韩、韩大人?!”纪英颇讶。
能叫纪英结了巴的,定不是普通人。
“二当家,我们又见面了,”那韩大人的微笑如春风,“太守府的任命下来了,我出任招安史,现在开始,由我全权接手纪家寨——纪松拖欠货款的事我也是刚听说。按惯例,朝廷是要给纪寨主封官的,身上背着官司就不太好,我必须来和孙老板好好谈谈。”
李非拱拱纪英胳膊:“他说要全权接管纪家寨?”
纪英并未觉得被冒犯,反而替人说话:“这韩大人年纪轻轻,很有本事。”
“找孙老板之前,我去了趟县衙找县令帮忙,经查,纪松租了个仓库,应该是千石粮食存放点。我已经和孙老板谈妥,如果货物在仓库,纪松不能还款,把货退了也行,孙老板识大体,答应下来。现在我们要过去查看,你们也一起来,好有个见证。”
韩大人说话条理分明,语速不紧不慢,年轻官员里像他这么谦和的,实属少见。
去仓库的路上,韩大人边宽慰三叔公,边给孙老板戴高帽,夸他识大体,以此缓和纪家寨的僵局。
最难得的是他对每个人都极有耐心,毫无官架子。
殷莫愁为低调行事,和春梅冬雪一直混在纪家寨队伍后方。李非怕冷落她,稍稍放缓速度,与她并肩,指着前面:“韩亦明——陇右道掌史、从四品、太守府的核心官员。韩家家境雄厚,是灵州富商,韩老爷膝下二子,韩亦明是嫡长子,捐官入仕,后政绩突出,受到太守重用。”
“你倒是知道挺多。”
“纪松来信中多次提到此人。自去年递交降表,他代表太守府已经去过五次纪家寨,和三叔公都认识。”
“没有京城子弟的浮夸,温厚、务实、周到,是地方百姓最需要和敬仰的好官。比起京城,地方才俊也不逊色。”
殷莫愁很少夸人,一夸还用上这么多词儿,李非眉头高挑,嘴里哼哼:“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但她未及再说,韩亦明也过来并行。
殷莫愁终于有机会细看。
不看还好,一看,便挪不动眼了。
这韩亦明的长相很书生气,青衫熨帖倜傥,端得行云流水远山天,腰间佩着块雅致的玉佩,清风拂面,衣袂微微吹起,构成个超脱世俗的文质彬彬形象,属于在京城里也可随处可见的那种满腹经纶满怀理想的年轻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