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些温暖,又把纸条收入了文具
盒与之前纸条的放在一起。
转眼就到了周六,萧和次去上竞赛班,感觉有些激动。萧和早早到了南
苑小区,发现竞赛培训的地点,竟然是熊老师家里。熊老师家里客厅不小,客厅
的一端有一快大白板,学生不到二十个,大多是男生,坐着靠白板挺近。范友也
在这里上课,看到萧和似乎有点尴尬,也没有打招呼。
熊老师今天讲的是胡克定律。班上人数不多,老师和同学有很多交流。他通
过和同学的互动来控制自己讲课的进度,大部分人是能跟上的。其中一个坐在前
排的高个子男生很活跃,熊老师很喜欢问他问题,他回答得也很快。竞赛内容比
平时深入很多,萧和听得聚精汇神,也只能堪堪跟上,有少数细节并不多理解,
但是他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下了课,萧和主动来找熊老师说学费的事情,熊老师说,我们这里一月一交,
萧和便拿了个信封递给熊老师,说道,「这是一千二。」
熊老师没收过信封,反而问,「能不能跟得上?有没有困难?」
「我觉得没问题。」
熊老师说,「这样吧,你先上两次,觉得跟得上再交钱。」
萧和对自己有信心,更何况他是下定决心要参赛了,便一定要将钱交了。熊
老师没有再拒绝,只说,「回去多花点时间复习一下。」
萧和回去后,拿出上课记得笔记,重新过了一遍,胡克定律主要是弹簧力和
拉伸/压缩距离成正比,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对于弹簧连接的物体运动状态的分
析不容易。萧和觉得自己看到这些分析都懂,但是要自己做却又想不清楚。研究
难题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下午很快就过去了。
周末的时候,母亲难得有空,父亲也出差回来了,便在家里做饭给萧和吃,
母亲主要心思在工作上,饭菜只能算是勉勉强强,不过萧和也不在意这么多,反
而觉得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难得时光。
萧和刚上初中的时候,看电视上瘾,视力下降,成绩也下滑。后来父母两人
一合计,干脆就不在家里装闭路电视了,还正好省钱。父母算是孩子的榜样,更
何况电视动画虽然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只要接触不到,吸引力就弱了。
父母看到萧和现在主动努力学习,也觉得颇为欣慰。
其实聪明有很多种,有的人思维敏捷,反应很快,非常擅长灵机应变。有的
人思维深入,擅长将各个关节深入思考。有的人思维全面,面面俱到。很多人只
注意到思维的天生差异,却很少想到思维很大一部分是后天养成的,比如说智力
测试是有年龄分级的,如果让成年人测2岁小孩的智力表,大多测出都是天才。
思维训练的最好方法是深入学习,学习材料中最好的就是数理化这样的学科(人
类智慧的结晶)。
纪菲从小就是比较聪明的,但并非被认为是天才。但是她从小就在姐姐身边
耳濡目染,一路钻研各个学科,早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所以和
周围的人简直如云泥之别。萧和反应并不算快,思维也不全面,所以做题常常因
为「粗心」而犯错。唯一的优点大概是是从小爱钻研,算是思维深入的类型。
萧和在和纪菲一起讨论问题多了,免不了像纪菲那样去思考问题,这样的变
化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他才刚刚参与学习物理竞赛,却并没有遇到太大的
困难,算是罕见的情况了,这和他一向爱钻研的性格,以及和纪菲的接触学习都
是分不开的。
萧和自己并没有察觉到异常,大概只是觉得,物理竞赛能逼迫他深入思考,
这是平时学习中相对较少的体验。初三的日子比较平淡,除了周六的竞赛补习班,
基本上就是教室,家里两点一线。对萧和来说,早上能和纪菲一起晨练,平时上
学有王逸飞这样的伙伴插科打诨,还有赵瑶瑶,他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孤独。
纪菲不会主动说,但是也在用行动表现出支持。萧和有时问她物理问题,她
大部分时间都是当场就答,有时候会用到些萧和从来没有学过的知识。她不会因
为知识超纲,就想办法绕开,她不管萧和能不能听懂,直接就把涉及到高中物理
的内容给讲一遍。萧和有时听着很吃力,但事后都会拿着笔记,努力去弄明白。
萧和一般不去问纪菲问题,一个是因为,纪菲给自己讲的题,他都要去翻高中的
物理书,很久才能消化。第二个大概是因为,自从那天清晨的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