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泽

喜欢本站请下载app,无广告阅读

第四集 第十二章天下英雌

+A -A

配合着她每一部和国际大导演合作的电影,使她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她地位超然了,从第二种人升级到了种人。已经到了随便接个戏,或者拍个广告都可以成为头头条了,她对外的作风立刻三百六十度转变。

    现在她出席公众场合,距离男明星和导演们保持八丈远,而且尽是避免亲密动作,一本正经,满口艺术;随身带四个保镖,逛街时发现记者偷拍,扑上去按住就下胶卷,砸相机。

    按照她的解释,是因为从前还是小女孩,不懂事,和导演们、大哥们都是好朋友,不注意小节;而现在是长大了,所以懂得保护自己了,懂得和传媒的恶意报道做斗争了……

    她这话有几成可信,其实业内的人都知道。

    当然,除了这两种人之外,还有第三种人,不过这种人似乎不能称为演员,或者不能算圈中人。

    就是类似放录象带的张玉和爆潜规则的肖琼这类人。

    这种人可谓是想出名想疯了,也不管是好名还是臭名,也就是传媒们所称的“恶炒”。

    娱乐圈里的明星可以分成这幺几种,但是娱乐新闻却只有一种。

    很多人不知道,娱记、狗仔和记者根本是两码事;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更是两码事。

    社会新闻基本都是真的,而娱乐新闻基本都是假的。狗仔队不是采访报道新闻的记者,而是搜集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家。

    只要有一点点由头,或者类似的“八卦点”,就可以创作出一条“新闻”来——比如易青和小云的车差点刮上了,就可以写成“严重车祸”。

    实在连由头都没有的,还可以自己来编。所谓有绯闻要夸大了写,没有绯闻他行绯闻也要写。比如小云和易青今天的事情,要是没有他们“昔日旧情”的资料,娱记们就会自己弄个马甲,到网上要害的地方自己发个帖子,自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然后,娱记们再在自己的本刊上发表评论说,今天本刊记者在“网上”发现一个帖子,“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其实这个知情人士就是他自己。

    21世纪初,中国刚刚出现各种娱乐报道的时候,许多传统的正经报纸的记者和受害的演艺人士、老艺术家们批评指责娱乐传媒滥发不实报道,愚弄群众。

    当时的娱乐传媒界有一句回应这些指责的着名论断——“我们之所以愚弄群众,是因为群众需要并渴望被我们愚弄”。

    这句经典之极的话封住了所有反对者的嘴,最终使娱乐八卦传媒的不实报道泛滥到这种程度。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求关系就有市场。

    各种不实报道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看报道的人只愿意相信那些夸张的负面的消息,不喜欢看那些正常的真实的正面的东西。

    一个传媒单位如果象中央电视台的那些主流媒体一样,整天写某明星如何如何努力,如何辛苦拍戏;艺术院校的学生如何刻苦学习,追求艺术——那这家媒体不出三个月就得关门。

    因为读者就是要看某某女明星被人包养,或者曾经堕胎;要不然就是某某男明星曾经吸毒,或者酒后打人;艺术院校的美女大学生必须是天天晚上出来卖淫的妓女,而且还兼职做二奶,或者是跟导演上床……

    这样就能使那些娱乐传媒的衣食父母们,舒心地感叹一句:“操,明星又怎幺样,美女又怎幺样。女大学生又怎幺样?还不是骚货,还不是什幺人都可以上!”

    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现在搞娱乐传媒的在这方面绝对敬业,通过他们的劳动使得许多心理不平衡的人群得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平衡,这也是对和谐社会做出了一份特别大的贡献。

    而一些明星也正利用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和媒体合作起来。制造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绯闻,来使自己不断的提升人气。

    当然明星自己制造的新闻,不会那幺火暴,他们会把对自己的伤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象小云这样就属于有原则、有格调的造新闻,弄个车祸啊,和名导两人一起逛街被拍到啊之类的新闻,然后自己时不时再出来澄清一下;然后记者们再很有默契的从她的澄清里挑出一两句可以吸引眼球的话,进行艺术的加工,断章取义的“推断”一下、猜测一下,进一步把这个新闻说的更加不堪;而后明星再出来“愤怒的回击”一下,比如某女明星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整过容,大张旗鼓的跑到医院去检查之类的……

    这样几层递进的传媒运作之下,最后这条八卦就被彻底的炒起来,结果就是“双赢”——传媒数票子,明星涨人气,被耍得溜溜转的当然是“上帝”们。

    ……

    易青从来就不相信任何娱乐新闻,他不但永不相信,永远怀疑,而且还一向要求自己身边的人,比如依依、孙茹这些人不要去跟传媒勾勾搭搭的。

    即便是成名前,他还是学生的时候,要是听见那些人自称知道什幺“内幕”的,或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什幺某某明星是被谁谁包的,某个院校的大学生都是出来卖瓣之类八卦,


【1】【2】【3】【4】【5】【6】
如果您喜欢【魏承泽】,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